- A+
我国民用智能锁最早出现于2001年,2008年实现一定程度的量产,到2018年乃至2019年,才开始实现爆发时增长。目前,我国已有近3000个智能锁品牌,智能锁年销量突破800万套。从萌芽到市场爆发,智能锁经历了哪些蜕变?
一、用户体验优化
门锁在我国存在已有数千年,从草绳锁,到木锁,到金属锁,到防盗锁,再到智能锁,门锁一直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升级。智能锁自诞生之初,到如今的备受瞩目,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我们至少可看到3种变化。
1.设计更人性化
早期的智能锁普遍采用滑盖的唤醒方式,如今,更多的智能锁将指纹融入把手当中,这种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用户握上把手的瞬间即可解锁。此外,相较多数智能锁的触摸唤醒,麟盾智能锁创新性地采用了热能感应的唤醒方式,用户无需刻意触摸,手指放上指纹传感器的过程中,智能锁就会感应热能,自动唤醒,解锁更快更流畅。
2.安全程度更高
早期的智能锁普遍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识别错误率高,且容易被“指纹膜”“指纹套”破解。如今,更多的智能锁开始采用第二代半导体指纹识别与第三代活体指纹识别技术,可有效识别假手指(塑料塑胶/硅胶/橡胶指模、指套等)。麟盾智能锁在活体指纹识别的基础上,不吝成本的采用了192*192的超大指纹头,识别更敏捷,更精准。
此外,智能锁的各项配置也在逐步升级,早期的智能锁的锁体、锁芯等硬件配置相比传统机械锁并无明显差异,如今,市面上70%以上智能锁配套的都C级锁芯,可抗技术开锁270分钟以上,远高于传统机械锁的A级锁芯与B级锁芯。
3.联网更智能
早期的智能锁,主要在开锁方式上实现智能,例如指纹锁、密码锁、酒店刷卡锁等,没有互联网功能;移动互联网普及与成熟后,智能锁开始普遍出现联网功能,以麟盾智能锁为例,用户可通过手机,实时获知大门开关状态,若出现门锁被撬、密码连续输入错误、机械钥匙开门等异常情况,还将立即收到系统提醒或接到报警电话。
二、更多资本涌入
智能锁的爆发式成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众筹的出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锁行业全网众筹金额总和约为1218万元;随后的2016年,中国智能锁行业全网众筹金额再创新高,总金额为14011万元,是2015年的11.5倍。2017年,中国智能锁行业的众筹开始放缓,全网众筹金额总和为16413万元,较16年仅增长17%。但可以看到的是,不众筹而涉足智能锁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比如小米、海尔、联想、中兴。
到如今,智能锁市场如今已明显存在6大阵营:
1.专业智能锁阵营,如凯迪仕、德施曼、科裕、豪力士、金指码;
2.互联网门锁阵营,如小米、麟盾、鹿客、优点、云柚、果加、欧瑞博;
3.智能安防阵营,如海康威视、狄耐克、大华、西屋安防、冠林;
4.家电厂商阵营,如海尔、飞利浦、创维、荣事达、长虹、博世、美的;
5.传统锁具转型阵营,如名门、汇泰龙、耶鲁、雅洁、顶固、佳卫;
6.PC厂商阵营,如联想、方正、清华紫光;
为何各行各业都在涉足智能锁市场?因为智能锁拥有刚需、高频、不可轻易更换等特征,开关门是用户刚需,大门的安全防护更是刚需中的刚需,因智能锁具有高频使用的特征,足以保证数据获取的持续性,门锁的不可替代性也为竞争者制造了较高的门槛,对于企业而言,谁先布局,就意味着能够长久地占有大量用户。
群雄割据,纷争四起,我国的智能锁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状态,2016年,我国智能锁产业规模为300万套,普及率3%。2018年,仅仅两年,我国智能锁产业规模便扩大了2倍,达800万套。然而,800万套智能锁,在我国的渗透率依旧不到10%,这意味着,仅我国,就有90%以上的的市场等待开拓,这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智能锁江湖,风正起。
来源:得瑟科技